一、发动机用油(燃油 + 润滑油)
1. 燃油要求
类型:通常使用柴油(滑移装载机多为柴油发动机),需根据环境温度选择合适标号:
夏季或高温地区:0# 柴油(凝点 0℃,适合气温≥4℃时使用)。
冬季或低温地区:-10#(凝点 - 10℃)、-20#(凝点 - 20℃)等,避免柴油凝固堵塞油路。
质量标准:需符合国家标准(如 GB 19147),避免使用杂质多、水分超标的燃油,否则可能导致喷油嘴堵塞、发动机磨损加剧。
2. 发动机润滑油(机油)
粘度等级:根据环境温度选择,常用多级机油(如 15W-40):
15W-40:适用温度范围广(-20℃至 40℃以上),多数工况下通用。
低温环境(如 - 30℃以下)可选用 5W-30、5W-40 等,确保冷启动顺畅。
质量等级:需符合发动机制造商要求,常见标准如 API(美国石油协会)的CJ-4、CI-4,或 ACEA(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)的 E7/E9 等。高性能发动机通常要求 CJ-4 级,以应对高负荷、低排放需求。
注意事项:避免混用不同品牌或等级的机油,定期更换(参考手册,一般 500-1000 小时 / 次),更换时需同时更换机油滤芯。
二、液压油要求
1. 粘度等级
常用ISO VG 46液压油(粘度指数高,适应温度范围广,-10℃至 50℃左右通用)。
低温环境(如 - 20℃以下)可选用 ISO VG 32,高温环境(如 60℃以上)可选用 ISO VG 68,确保液压泵和阀的正常润滑与密封。
2. 性能指标
抗磨性:必须具备优异的抗磨性能(如符合 HM 抗磨液压油标准),减少液压泵、油缸等部件的磨损。
抗氧化性:长期使用不易氧化变质,延长换油周期(一般 1000-2000 小时 / 次,视工况而定)。
抗乳化性:能快速分离混入的水分(液压系统进水会导致部件锈蚀、油液失效)。
消泡性:减少油液中的气泡,避免液压系统 “气穴” 现象(导致压力波动、噪音增大)。
粘温特性:粘度随温度变化小(高粘度指数),确保高低温下均能稳定传递压力。
3. 质量标准
需符合国际标准如ISO 11158(HM 抗磨液压油),或知名品牌标准(如壳牌 Tellus、美孚 DTE 20 系列等)。
部分制造商可能指定专用液压油(如约翰迪尔、凯斯等品牌的原厂液压油),需优先遵循手册要求。
4. 注意事项
禁止混用不同类型液压油(如矿物油与合成油),避免化学反应导致性能失效。
加油前需清洁油箱和加油口,避免杂质进入(液压系统对污染极为敏感,颗粒杂质可能导致阀卡滞、泵损坏)。
三、其他用油要求
齿轮油:驱动桥、变速箱等部件需使用专用齿轮油,粘度等级如 85W-140(适应重负荷),质量标准参考 API GL-5(重负荷齿轮油)。
黄油(润滑脂):各铰接点、轴承等需定期加注锂基润滑脂(如 NLGI 2 级),具备良好的耐温性和粘附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