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木规格评估:提前对待移栽苗木的胸径、高度、冠幅等参数进行测量,根据苗木大小确定挖掘土球的直径和深度。一般来说,土球直径应为苗木胸径的 6-8 倍,深度为直径的 2/3 左右。
场地规划与标记:对苗圃场地进行规划,确定移栽区域和苗木种植位置。使用石灰或其他标记工具,在地面上标记出每株苗木的挖掘位置和种植坑的中心点,确保移栽布局整齐合理。
挖掘机参数调整:根据苗木土球大小,调整小型挖掘机的铲斗宽度和挖掘角度。选择合适的铲斗齿型,对于根系较发达的苗木,可使用较钝的铲斗齿,减少根系损伤。
土球挖掘:小型挖掘机缓慢移动至标记位置,将铲斗垂直插入土壤,深度达到预定土球高度。然后以标记点为中心,沿土球直径外围缓慢挖掘,形成环形沟槽。在挖掘过程中,注意观察土壤状况,避免铲斗碰撞苗木根系。当土球周围土壤松动后,将铲斗插入土球底部,轻轻抬起,使土球与土壤分离。
苗木起吊与运输:使用专用的苗木起吊装置,将挖掘好的苗木土球固定,缓慢起吊。起吊过程中保持苗木直立,避免晃动导致土球松散。将苗木放置在运输车上,用草绳或其他缓冲材料固定,防止运输过程中苗木受损。
种植坑挖掘与处理:小型挖掘机移动至种植位置,根据标记的中心点,挖掘种植坑。种植坑的直径应比土球直径大 30-50 厘米,深度比土球高度深 20-30 厘米。挖掘完成后,对种植坑底部进行平整和松土处理,施入适量的基肥,如腐熟的有机肥,为苗木生长提供养分。
苗木定植与回填:将苗木运输至种植坑旁,使用起吊装置将苗木放入种植坑中,调整苗木垂直度,确保苗木端正。然后进行回填土作业,先填入表层肥沃土壤,分层夯实,避免土壤中有空隙。回填完成后,在苗木周围形成树盘,浇足定根水,确保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。
翻耕深度控制:根据苗圃土壤状况和种植苗木的需求,调整小型挖掘机的翻耕深度。一般来说,苗床翻耕深度应达到 20-30 厘米,对于土壤板结严重的区域,可适当增加翻耕深度至 30-40 厘米,以打破犁底层,改善土壤透气性。
土壤改良材料混合:在翻耕过程中,可将腐熟的有机肥、珍珠岩、蛭石等土壤改良材料均匀撒在土壤表面,通过挖掘机的翻耕作业,使改良材料与原有土壤充分混合。这样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、改善土壤结构,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。
苗床平整作业:翻耕完成后,使用小型挖掘机配备的平地装置,对苗床进行平整处理。通过调整平地装置的高度和角度,将苗床表面的土块打碎、填平低洼处,使苗床表面保持平整一致。平整后的苗床表面平整度误差应控制在 ±5 厘米以内,以利于灌溉和苗木生长。
苗床起垄技术:根据不同苗木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方式,可使用小型挖掘机进行苗床起垄作业。起垄高度一般为 15-30 厘米,垄宽根据苗木种植行距确定。起垄时,挖掘机将土壤堆积成垄状,同时对垄面进行压实处理,确保垄体稳定。起垄作业能提高土壤温度、改善排水性能,尤其适合在多雨地区或土壤黏重的苗圃中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