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矿石搬运:高效衔接开采与运输的 “灵活纽带”
1. 狭窄空间的高效转运
应用场景:地下矿山巷道、露天矿边坡狭窄通道、临时作业面等大型设备难以进入的区域。
核心作用:
通过小型铲斗(容量通常 0.1-0.5 立方米)精准装载矿石,避免人工搬运的低效率与安全隐患。
机身宽度一般小于 2.5 米,可在宽度 3-4 米的巷道内灵活转向,适应 “S 形” 或曲折路径运输。
案例:某金属矿地下开采中,小型挖掘机在 3.2 米宽的运输巷内,将爆破后的矿石转运至皮带输送机,效率较人工提升 8-10 倍。
2. 多设备协同作业的衔接枢纽
与大型设备配合:
大型挖掘机开采后,小型设备负责将散落矿石归集、装载至小型运输卡车(载重 5-10 吨),形成 “开采 - 归集 - 运输” 流水线。
在选矿厂原料堆场,小型挖掘机可按品位分拣矿石,精准堆放在指定区域,提升后续加工效率。
机动性优势:无需复杂场地改造,可快速切换作业点,尤其适合多作业面同时开采的矿山。
3. 特殊工况下的安全搬运
高陡边坡作业:配备防滑履带与稳定控制系统,可在坡度≤30° 的边坡稳定作业,避免大型设备因重心高导致的侧翻风险。
破碎带矿石处理:通过精细操控铲斗,可避免搬运过程中矿石过度破碎(如稀土矿、贵金属矿等对粒度有要求的场景)。
二、开采场地平整:从 “无序” 到 “有序” 的基础保障
1. 开采前的场地预处理
表土清理与基底平整:
利用铲斗清除地表植被、腐殖土,深度可达 0.5-1 米,为露天开采剥离作业奠定基础。
对松散土层进行压实(配合液压锤或振动装置),防止大型设备作业时陷车。
临时道路修筑:在软基路段铺设碎石后,用小型挖掘机平整路面,确保运输车辆通行安全。
2. 开采中的动态场地维护
爆破后场地整理:
清除爆破后的大块孤石(配合破碎锤破碎),平整爆堆表面,便于后续开采设备定位。
开挖临时排水沟,防止雨水冲刷导致场地泥泞(尤其在雨季矿山作业中)。
台阶式场地构建:在露天矿台阶开采中,小型挖掘机可精准修整台阶坡面(坡度控制在 65°-70°),确保台阶宽度符合安全规范。
3. 开采后的场地复垦准备
生态修复基础作业:
将开采区废料(如废石、尾矿)平整堆放,覆盖表土后形成适合植被生长的地形。
开挖沉淀池、截水沟等环保设施,配合场地绿化,降低矿山对环境的影响。
工业场地平整:为选矿厂、仓库等辅助设施建设提供平整地基,平整度误差可控制在 ±5 厘米以内。
三、小型挖掘机的核心技术优势(对比大型设备)
优势维度 | 具体表现 |
---|---|
灵活性 | 最小转弯半径≤3 米,可在直径 6 米的圆形区域内原地转向,适合 “边角料” 区域作业。 |
精准操控性 | 液压系统灵敏度高,铲斗可实现毫米级微动,适合精细平整(如铺设管道前的基槽平整)。 |
低能耗与低成本 | 油耗较大型挖掘机低 30%-50%,购置与维护成本低,适合中小型矿山或短期辅助工程。 |
多功能拓展 | 可加装破碎锤、振动夯、抓斗等附件,一机完成 “挖掘 - 破碎 - 平整 - 搬运” 全流程作业。 |
四、应用注意事项
载荷限制:单次搬运矿石重量不超过设备额定载荷(通常≤2 吨),避免过载导致液压系统损坏。
地形适配:在软土地基作业时需铺设钢板,防止履带陷车;陡坡作业时需配备防滑链。
安全操作: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,尤其在井下作业时需配合通风、照明系统,避免缺氧或视线盲区。